易地搬迁安置点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增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了解
乡村振兴的成果和发展规划,加深对农村发展的认识。近日,广西职业师范学院“乡约盛夏,情满桃源”实践团成员来到安东乡易地搬迁安置点,亲身感受乡村振兴战略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动实践。
实践团来到易地搬迁安置点,安东乡副乡长樊雪德和安东乡党政办主任廖红亮接见了实践团成员,并亲自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易地搬迁安置点。樊副乡长和廖主任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安置点的发展背景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性。通过这些讲解,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了安置点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果。
据樊副乡长介绍,该安置点共有住房140套,已有139户居民入住。该安置点是为了解决安东乡部分居民住房问题,并促进农户就近就业而建设的。在建设过程中,政府和社区工作者面临了诸多挑战,比如说服不愿意搬迁的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等。通过耐心的宣传和沟通,许多群众逐渐认识到搬迁对他们生活和发展的积极影响。该安置点内的公共基础设施,如路灯、水电设施等都是政府拨款维修,减轻居民负担,为居民创造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实践团成员们最先看到的是安置点的公共设施建设,实践团成员们发现安置点已经具备了齐全的医疗卫生设施、教育机构和文化站。这些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和丰富的文化活动资源,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后,在樊副乡长和廖主任的引领下,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小区支部委员会,了解了独特的文明实践爱心超市兑换积分制度。这一制度将文明实践与积分兑换相结合,有效激发了村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紧接着,实践团成员们参观了易地搬迁点扶贫车间。扶贫车间聚焦乡村产业发展,为搬迁村民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使他们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还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据廖主任介绍,这些项目都是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而开展的。扶贫车间已经吸纳了约100多名搬迁村民就业,其中70%以上是妇女。扶贫车间不仅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培养了村民的创业精神和技能。
通过参观易地搬迁安置点,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乡村振兴的力量和美好前景,也深刻认识到了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实践团成员表示,将积极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乡村振兴经验和精神,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